从手工到“3D”再到手工
在多宝堂“国宝复原·德化窑”展厅,这里除了观音、仕女等陶瓷作品,还有《白釉提梁砚滴》陶瓷印章、《华表》等作品,这两件作品的造型为方形,但《白釉提梁砚滴》体量较小,而《华表》虽体量大,但表面没有上釉。徐思敏说,印章又称印信,象征着承诺、诚信。此次国礼作品他也是以印章为主题,雕塑造型上吸收福建寿山石的特点,结合德化窑镂空、浮雕、堆贴等多种技艺。
在徐思敏看来,国礼要有特定的难度、无法轻易做到的宝贝级作品,这样才显大国风范,也更能体现创作者的匠心。国礼《一诺千金》因贴合主题、寓意深远,设计稿很快在遴选中胜出,但因作品是长方形,且体量大,烧制“十窑九不成”。为了这个宝贝,徐思敏可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。
徐思敏说,每枚印章烧制后都会有18%的大小收缩,所以无法仿制出一模一样的印章。而陶瓷在1320多摄氏度高温下处于柔软状态,形态做好后要烧制成长方形,难度非常大。为攻克这一难关,他对坯体内部和瓷土配方进行一番修改,但均失败。后来,徐思敏采用3D技术全方位扫描雕塑,在电脑上对原雕塑稿各个立面进行微调校正,确保作品的四个侧角都绝对平整、垂直。最后又回到手工,终于成功烧制了第一件。
回忆起当初创作的过程,徐思敏连称好在最后坚持下来。他说,素烧的陶瓷因可辅助支撑比较容易烧制,而此作品是上釉的,无法支撑,更难烧制成功。
“形以达意,质以达形”
徐思敏1971年出生于瓷都德化,1996年毕业于福州大学(厦门)工艺美术学院,是资深设计师、福建省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、泉州市正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、多宝堂艺术总监、陶瓷艺术家,他的多件陶瓷作品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,创作的《包容》在2014年10月被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收藏。
从艺20年来,他为上百家企业设计企业VI,对空间艺术、平面艺术、装饰艺术、雕塑艺术均有涉猎,主要作品有“全国陶瓷艺术设计与创新金奖”作品《和谐》、大型石雕《石牛山国家地质公园主碑》、瓷都广场汉白玉石雕《脱胎》、陶瓷《五行柱》、滨溪公园花岗岩石雕《翰墨流芳》、陶瓷博物馆《瓷国史话》大型陶瓷浮雕等。他的陶瓷艺术创作主张“形以达意,质以达形”,形体与质地结合,情感与智慧交融,作品雄健、自由、自信,富有盛世气息。
在多宝堂展厅内能见到《明·渡海观音》、《明·披坐观音》、《白釉文昌帝君》等作品,徐思敏称,这些都是国宝复原作品。2011年开始,他们实施“中国风·瓷计划”项目,复制德化陶瓷博物馆内的作品,将德化窑优良技艺再现,并融合一些现代的创作理念,让其成为新的文创产业。徐思敏说,推行“陶瓷+”模式,是多宝堂“中国风·瓷计划”的主线,已成功打造“国宝复原·德化窑”、“螭龙尊——大师瓷酒之道”、“大师佛瓷之道”等工程,2014年荣获泉州市年度“十佳最具成长性商业模式”。